帝汶的发现可能会改写人类如何到达澳大利亚

人类至少到达了澳大利亚65,000年前,根据考古证据。这些先驱者是从非洲向东旅行,穿过欧亚大陆,最终进入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的早期浪潮的一部分。

但这只是人类殖民地球故事中的众多移民浪潮之一。这些波浪可能是由气候变化以及群体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

新研究发表于自然通讯,我们发现有证据表明,在5万年前不久,一移民到达了帝汶岛。

我们在莱利岩石避难所的工作表明,大约65,000年前首次到达澳大利亚的人们是通过新几内亚来的,而帝汶和其他南部岛屿只是被后来的定居者殖民。

前往澳大利亚的潜在航线

长期以来,帝汶一直被视为一个潜力踏脚石岛这是东南亚大陆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之间的首次人类迁徙。

在这些古代迁徙的时候,海平面较低,所以现在东南亚的许多岛屿在一个被称为巽他的地区与大陆相连,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被连接在一个被称为萨胡尔的大陆上。

西边的巽他岛和东边的萨胡尔岛之间的岛屿被称为瓦拉西亚。这些岛屿从未相互连接或与大陆相连,因为它们之间有很深的通道。这意味着即使海平面比今天低得多,它们仍然是岛屿。

由于洞穴和岩石避难所中缺乏合适的沉积物,寻找帝汶早期迁徙的证据受到阻碍。

然而,我们在莱里岩石避难所发现了一个独特的证据来源,俯瞰东帝汶中北部的拉莱亚河。与该地区的其他遗址不同,莱里保留了59,000至54,000年前的深层沉积物,其中没有人类存在的迹象。

在这些层的顶部,我们发现了人类到达的明显迹象,在大约44,000年前发生的泥土中。这提供了明确的证据,表明虽然人类最初没有出现在该地点和当地景观中,但他们随后到达的人数一定很大。

从其他研究中,我们还知道有证据表明人类在 47,000 至 45,000 年前到达东帝汶和附近的弗洛雷斯岛的其他地点。综上所述,所有这些证据都强烈支持了人类大约在这个时候才到达这个地区的观点。

地图显示了巽他(西部)和萨胡尔的古代陆地,中间的华莱士群岛即使在海平面较低时也始终是岛屿。现代大陆是绿色的,古代的大陆是深灰色的。赫胥黎和莱德克尔的线代表了不同动物群体居住的领域之间的界限。(希普顿等人,2021 年)

泥土中的证据

我们对莱里沉积层的分析表明,人类是在有意识的大规模殖民努力中到达的,而不是少数人口的临时定居。这在最早的占领痕迹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中包括壁炉、密集的石制品堆积以及富含鱼类和贝类的饮食遗迹。

我们使用了一种称为微观形态学在显微镜下研究沉积物层。

我们可以看到占领之前的沉积物没有人类存在的迹象。但是,当人类进入该地点时,突然出现了许多人类占领的痕迹,包括由于人们在避难所地板上通过而造成的压缩踩踏层。

跳岛游到萨胡尔

我们的研究结果可能会促使我们重新评估路线和时间最早的人类迁徙到萨胡尔。他们还表明,向这些岛屿的迁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一的事件,对南部岛屿的占领发生在澳大利亚最初定居数千年后。

我们在莱里发现的最初占领的强度表明,这次迁徙的规模可能足以压倒以前在东南亚和澳大拉西亚岛屿的迁徙。

早期的扩散浪潮,包括使用澳大利亚古老的Madjebebe岩石避难所的人们,可能是少数人从更北的路线通过新几内亚向北走来。后来通过华莱士群岛的扩散浪潮可能形成了人类对萨胡尔的更重要的抵达。

在50,000年前,帝汶没有人类占领,这表明人类到达该岛的时间比以前想象的要晚。这支持了人类的理论初到澳大利亚通过新几内亚而不是帝汶。

这条道路不那么直接,但可以解释为包括帝汶在内的南部岛屿可供食用的陆地动物要少得多。

早期的殖民者需要以鱼类和贝类为生的灵活性。因此,进入这些南部岛屿可能比拥有更多中型到大型陆地动物的北部岛屿更具挑战性。

迈克·莫利,弗林德斯微观考古学实验室副教授兼主任,弗林德斯大学;塞里·希普顿,旧石器时代考古学讲师,伦敦大学学院;卡西·诺曼,研究员,格里菲斯大学;希莫纳·基利,亚洲及太平洋学院博士后研究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苏·奥康纳,文化,历史与语言学院特聘教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本文转载自对话根据知识共享许可。阅读原文.

宝宝起名

本站所有相关知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之用,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如无意侵犯您的权利,请与小编联系,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并给予反馈。
相关期刊推荐
湖北农机化

湖北农机化

农业基础科学 - 省级期刊

电脑迷

电脑迷

合作期刊 - 省级期刊

数理化解题研究

数理化解题研究

合作期刊 - 省级期刊

工程技术

工程技术

合作期刊 - 国家级期刊

无线互联科技

无线互联科技

合作期刊 - 省级期刊

现代企业

现代企业

企业经济 - 省级期刊

智库时代

智库时代

合作期刊 - 省级期刊

商情

商情

合作期刊 - 省级期刊

中国外资

中国外资

合作期刊 - 国家级期刊

艺术品鉴

艺术品鉴

合作期刊 - 省级期刊

中国科技博览

中国科技博览

合作期刊 - 国家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