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 最重要、也最困难的是:准确

2018-05-06

不用“好词好句”
据我的观察,学校语文课在教写作的时候容易出现2个常见问题:

① 过分强调“标准格式”。比如我估计每个孩子在学习写作之初都遇到过“有的……有的……还有的……”这种句式。

再比如作文的开头“概括加点题”,比如作文题是《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孩子就会写“我遇到过很多事情,有的……有的……有的……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招了没?

② 过分强调“描写”。要求孩子加上一堆的形容词,所谓的“好词好句”,比如把“爸爸对我说”写成“爸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以及要求孩子加上一堆所谓的“细节”,但却跟故事主体没有任何关系,纯粹是为了描写而描写,比如写人的文章开头必定要来一段“外貌描写”: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子、樱桃小口……

实际上,以上这些:都不需要。

不仅不需要,反而可能有害。

❶ 束缚孩子,让他非常别扭、很难受。比如我有个学生,有段时间每周末写命题作文,老师会把每一个段落要写的内容、以及写的形式都规定好,必须按照规定格式写。但孩子的想法和经历是多种多样的呀!刚好填不进去怎么办?

再比如所谓“描写”。不同的孩子各有自己的特点:有些比较冷静、理性,所写的作文更注重逻辑,没有太多感性的内容;有些比较好动,所写的作文节奏感会很强,但对细节就不是那么的注重……千篇一律地要求“描写”,对这些孩子来说就会非常痛苦。

很多孩子“不喜欢写作文”,其实原因就在于此:他们被要求以某些让自己感觉非常别扭的(并且是无意义的)方式写作文,整个状态都是拧巴的。没人会喜欢做这样的事。

❷ 纵容孩子偷懒。对固定格式和“好词好句”的强调一方面束缚孩子,另一方面又纵容孩子不用思考、不用努力去找出合适的词句表达真实的感受——只要把现成的词句“套”上去就可以了。

爸爸只要跟孩子讲话,就是“语重心长”的。

孩子根本不用去回想、去思考:在我所写的这个情境里,爸爸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他的情绪如何,他是用什么方式跟我讲话的,他为什么会采取这样的方式……我应该怎么样去把这些内容表达出来。都不用,只需要写上“爸爸语重心长地说”,就好了。

很多学生都曾经跟我说,同学的作文只要加上一堆所谓的“好词好句”,其实没有任何实质内容,但老师就给高分。

包括我前面说到的开头和结尾“套路化”的问题,为什么很多孩子明明觉得很无聊,但还都在那样写?因为那样最省力啊。直接拿过来用就好了。不用思考,不用为自己所写的“这一篇”作文去创造新鲜有趣的、恰到好处的新形式——后者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努力。

2个“基本要求”
那么,怎么纠正这两个问题呢?

我们应该怎么教孩子写作呢?

其实从我们家孩子一年级、刚开始写作时,不论是做“看图写话”、还是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由作文,我对他的要求就只有2个:

清晰、准确。

① 是否条理清晰,文句清楚,包括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重复啰嗦的地方、语法是否正确,以及讲述的顺序是否合适、避免颠三倒四的情况,等等。这是所有作文共通的要求。

◆ 通常在写作之前,我会要求孩子先“想清楚”。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借助思维导图,把要写的内容都列出来,进行整理,排列好逻辑关系和写作顺序……都列清楚了以后,再动手去写,就不容易乱。

◆ 在写完以后,自己做一次检查。默读、或者大声朗读一遍,看看有哪些地方读起来不够“顺”,就说明没写清楚,需要调整。这一步尤其对刚开始写作的孩子特别有效,很多孩子的作文里容易出现的语句问题(比如语句不完整,或重复啰嗦),都可以被发现、被改正。

② 是否与写作对象相符。在“看图写话”中,就是从图画“翻译”到文字的过程中,画面中的主要信息是否都被传达到了。在自由写作中,就是你想写的那个东西(事情、人……)是否被如实地展现出来了。这就是写作中的准确性问题。

这个要求几乎很少被提及,但在我看来,却是写作中最重要、事实上也最困难的事。

最高标准是“准确”
那为什么说“准确”才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呢?

这件事看起来实在太基础了,一点儿都不花哨,好像也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不炫技。所以对它的重要性,我觉得大家都能认可,但认识很可能不足;至于说它的困难程度,就大大被低估了。

“准确”,在我的定义中,就是以文字表达出来的,与试图表达的对象,两者之间的匹配程度。相符的程度越高,就越准确。但由于语言文字的局限性,肯定是无法做到100%准确的,所以这是个“可以无限接近,但无法完全达到”的目标。

要达到“准确”,我们需要:

① 透彻理解所写的事物(事件、人物……)。包括定位这种事物的特点,以及区分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差异。如果没有透彻理解,“准确”就无从谈起。

但事实上,光是这一步其实要求就已经很高了。不仅包括观察能力,还包括分析能力,很多事情并不只是表面上的那个样子,对吧。要做到这一步,就得有比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还有,学习和研究的能力。我经常跟学生说:如果你写到某个内容,就必须对它有了解、有把握,不能糊里糊涂、不能一知半解。换句话说:你不能写自己都不了解的内容。

那如果写作过程中涉及到了怎么办?查资料,或通过其他任何能找到的途径,想办法先弄清楚,然后再下笔去写。

② 找到与之完全相符的文字形式。这里面包含的层面也很多:具体到词语的选择、句式的安排、顺序的排列,抽象到节奏的把握、风格的定位……总之,文章要尽可能贴近所写的对象。

有些孩子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会喜欢模仿某些作家、作品的“风格”。但我经常说:内容带动形式。所有的风格都要尽量贴近、适合所写的对象,才是最好的。反过来说,你能透彻理解写作的对象、找到正好适合它的文字形式,就能创造出这篇文章的最佳风格。

而要做到这一点,用现成的套路、现成的词句肯定不行。你就得诚实地思考,竭尽全力去找出最贴近所写对象的文字,甚至为你所写的对象去“发明”最适合它的表达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困难,会有“怎么都想不出该如何写”,乃至“怎么写都好像还不太对”的时候,绝对不是套用“好词好句”那么简单、快速的。

但是,一旦养成了追求“准确”性的习惯,写作就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层面。一切就都豁然开朗了。

宝宝起名

本站所有相关知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之用,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如无意侵犯您的权利,请与小编联系,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并给予反馈。
相关期刊推荐
能源与环境

能源与环境

合作期刊 - 省级期刊

北极光

北极光

中国文学 - 省级期刊

办公室业务

办公室业务

合作期刊 - 国家级期刊

吉林画报

吉林画报

合作期刊 - 省级期刊

中国科技博览

中国科技博览

合作期刊 - 国家级期刊

经营管理者

经营管理者

合作期刊 - 省级期刊

农业技术与装备

农业技术与装备

农业工程 - 省级期刊

海外英语

海外英语

合作期刊 - 省级期刊

电脑迷

电脑迷

合作期刊 - 省级期刊

心理月刊

心理月刊

合作期刊 - 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