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模拟两会:有力促进核心素养培养

2018-11-01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化,青少年模拟两会活动正在全国中学生群体中流行和发展。模拟两会活动能够训练学生理性思维,培育科学精神、增强法制意识、增进国家认同与理解,提升责任与担当等,为培育和实现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可能性。我校模拟实践活动的开展以社团管理为载体,以开设研究型课程为依托,以区、市、全国模拟两会展示为平台,为有效开展以“模拟两会活动”为平台的社会调研,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素养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课程改革;新课标;模拟两会;核心素养

立足新课标开展活动 推进核心素养的教育

——以“模拟两会活动”为例说开去

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纲,是教育部修订高中课程标准的一个标志性追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学科教育目标的核心要求和关键要义,也是时下各个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目标。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也提出要求:“中小学要探索把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深入推进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性课程,学校德育的主导渠道,思想政治课要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推进学科社会实践学习活动开展,其中以“模拟两会活动”为平台的社会实践活动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彰显了课程育人的应有之义。

模拟两会活动以高中学生为主体,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将来,决胜未来,成就自我,复兴中华”为宗旨,通过模拟人大、政协的建议(提案、议案)形成过程、同时模拟和体验人大政协的组织形式、议事规则,以让广大青少年学生体验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政治制度,在青少年学生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四个自信”,增强“核心素养”,提高“关键能力”、塑造“四大超级能力”等,有助于推进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创新性课外社会实践,也是高中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高层次学生社团活动,更是青年学生能切身体悟和参与推进国家发展的真实行动,还是一所学校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综合素养能力的优秀学生的独特集中展示平台。这一活动切实有力地带动了当代高中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社会调查,通过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过程,有效地培养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使高中学生自觉走与现实生活、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模拟两会活动”不仅有机衔接了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更在社会和学生中有很大的反响,引起了社会对这一活动的关注,激发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热情,自然也引起我们一线政治教师的思考。

一、结合:课标+素养

当前的高中生生活在国家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社会的发展进步给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归根到底就是体现在作为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上。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注重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必须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有一种政治上的认同、理性的思考精神、法治意识和思维、有序的公共参与等。

如何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更是成为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模拟两会活动”为平台,积极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课程具体内容的结合,要做到“上不空挂”、“下不失联”。所谓“上不空挂”,就是强调在“模拟两会活动”这一实践平台基础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是确定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据,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成就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条件。思想政治课学科核心素养的提炼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息息相关,实际上就是要凸显学科育人价值的注入。所谓“下不失联”,一是要立足“模拟两会活动”的平台,把握政治学科的本质,明确本学科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思想政治素养,而不是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哲学等学科素养的组装;二是要着眼于“模拟两会活动”的推进过程中课程内容的整合,依循“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路径,先从相关学科内容中提炼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依据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确定课程内容,然后通过“模拟两会活动”提案和议案形成全过程,通过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过程,推进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实践。

因此,如同思想政治素养整体上与相关学科内容的关系,每个核心素养要素所涉及的学科内容与课程整合的内容,也分属不同的“集合”,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贯彻“上不空挂”与“下不失联”的原则,如何清晰、精准地刻画各“集合”之间的关系,无疑是不能回避、不可忽视的挑战。教师要注意利用现有“模拟两会活动”各种资源,教材内容和形式上的优点,在教学和活动推进中加强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为高中生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更多的着力点。基于此,我校的思想政治课程创新性的以“模拟两会活动”为载体,致力于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实现,让学生在参与“模拟两会活动”的过程中坚定信念、明确方向、体验乐趣、发展能力,进而提升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教师:理念+实践

根据上海高考改革方案,2017年起采取3+3模式,即高考3门学业等级考3门累加作为最好报考高校的总成绩,学生可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6门学科任选3门参加高考,未选择的其他科目必须参加合格考试。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实行等级制评定,力图破解我国高考招生录取中的“唯分数论”,引导基础教育改变片面追求考试分数的应试倾向而回归教育的本源,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全面健康的成长。

政治考试的评分方式从分数制改为等级制,体现了不同的评价思想,具有一定的优势。等级制用数个等级替代几十、上百个分数级差,其相对于分数制最大的特点是“模糊性”。等级制评定方式不便于进行排名对比和定量分析。另一方面,等级制由于有效降低了区分度,模糊了学生考试成绩排序的精确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淡化学生对分数的过分追求,有利于缓解和降低学生的考试心理压力,从而在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实现自主发展与个性化发展。政治高考成绩评定采用分等级的相对评价方式符合高考的选拔属性和要求,既能对考生成绩进行区分,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学生分数竞争的压力。同时,能够进一步发挥政治学科的优势,真正让教学面向社会,深入实际,融入实践。

这种变化是为进一步落实减负增效,培养学生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关注并研究这一变化,积极主动地在新高考改革方案背景下主动寻求规律和变革,以教学大纲为纲领,以新编教材为支撑,以考试要求为索引,以学科及相关竞赛和调查实践活动为载体,对于政治等级考的学生要帮助和促进他们带着兴趣学,对于合格考的全体学生要帮助和促进他们基于标准学。比如,把时事政治教育分解到每一课的时政演讲或新闻发布;将高三的社会调查下沉到高一高二,以“模拟两会活动”为平台,以课题(问题)或项目为载体,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研究;等等。“模拟两会活动”与教学深度融合,为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搭建成长与展示的平台;将学生在政治学科中的各类表现与收获,和学生高中六个学期的成长档案手册的填写有机结合起来,使其不忽视在政治学科中每一个收获和感悟。针对合格考与等级考的学生,基于标准的区别对待,鼓励学生把“模拟两会活动”过程中的发现、探究显现出来,让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就自然会突破“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就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寓教于活动中,寓教于具体的问题中,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有理念才会有行动。当我们教师站在学生终身受益的视角,就会发现,以“模拟两会活动”为平台推进的社会实践调查,促使我们教师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

在教学实践中,以“模拟两会活动”为平台推进的社会调查研究,并不是要求我们教师变成政治文件的传声筒或复读机,或是进行意识形态的简单灌输,而是让我们教师能够对国家政治生活基本要义做出理性的把握,打破学科本位,注重拓展丰富的课程资源,实施开放式教学活动,并引导学生较全面地运用各科知识,以正确的方法和理性的态度触摸社会的政治脉搏,对我国政治体制的了解和认同,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其独立的辨析能力、理性爱国的精神,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模拟两会活动”注重社会实践课程资源建设,所探讨的议题涉及诸多方面,如果没有深入地了解事件背景和相关知识,学生就无法提出建设性提案,无法进行深入而又实际调查研究,在交流展示中就不能取得认可,丧失主动。我校模拟两会活动的开展以社团为载体,建立起学校、导师、社员融为一体的运行模式,即“模拟两会活动”实践社团在学校的领导下积极参加艺术节、读书节等各种校级活动;同时,社团建立起严格的“导师制”,安排专职政治教师进行社团服务和指导,如社团换届,校内选拔参赛队伍,指导学生选题、撰写提案等,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社团运行得以高效流畅;还拟聘请区政协副主席、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担任顾问,请顾问进校开展讲座,宣传人大、政协,普及人大和政协知识;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校外资源,形成校内—校际—社会系统培养模式。模拟两会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发展能力的平台,给学生带来一次次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头脑风暴,极大地开拓了学生视野,锻炼了合作、沟通的能力,帮助和促进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推动自己更好地成长成人成才和成功。参加“模拟两会活动”的学生收获的显然不仅是一份“提案或议案”文本,学生们以模拟协商民主为契机,开始步入社会实践调研,着手解决问题;从中让高中学生真正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魅力,更看到未来中国的希望。

三、学生:思考+行动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模拟两会活动”有机衔接,让学生认识、理解和分析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现象的思维模式,不再仅仅看到“是什么”,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分析“为什么”和“怎么样”,让自己变得更能懂得社会,且慢慢从纯粹的观察者逐渐进入到参与者甚至小决策者。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可以对一些国家运行中必要了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现象进行认识和理解,有权利和义务的意识,并且履行自己在各领域的义务,行使自己的权利。

开展这一活动,学生要善于观察,积极思考,这是关键。我们学习的原理、培养的能力,若离开了学生自己贯串始终的独立思考,便都不能导致牢固信念的形成。高中学生在思考能力方面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大的,这个年龄阶段,有的已不满足于建立在直观基础上的以简单枚举归纳法为主要特征的思维方式。学会提出问题、勇于质疑、善于表达很重要,或许同学们提出的观点有幼稚的一面,但绝不能低估自己敢于探究这些问题的意义。在一段时间内让大脑毫无拘束地、集中就某一个主题进行想像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清晰、准确地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将大家零散的、不成逻辑的思想火花,汇集整理成完整的和有价值的思想、方案、行动计划或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确立自己感兴趣的专题,且研究的专题将随着实地的调研、研究内容的深入而不断提升。

教师要积极帮助、引导和促进学生对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政治决策运行过程的认知、认可和赞同。以“政治认同”为例,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让每一个青年学生走进这一平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展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确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通过政协保证重大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拥护党的领导;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模拟两会活动”的核心是通过模拟两会中的提案和议案形成全过程,模拟和体验两会的组织形式、议事规则,让学生了解和体会中国特色的民主协商政治制度,并结合社会调查实践等活动,着重培养和提高青年学生的公民意识、制度自信和社会实践能力。这种“政治认同”,关乎学生的成长方向和理想信念的确立,也是“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之所以有中国特色的共同标识。“理性精神”,关乎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应有的能力和态度,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社会科学的有关原理和观点,也是达成政治认同、形成法治意识、实现公共参与的基本条件。“法治意识”体现学生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捍卫尊严的必备品质,是“公共参与”的必要前提,也是“政治认同”和“理性精神”的应然要求。“公共参与”展示人民当家做主的责任担当,是“法治意识”的必然表现,也是“政治认同”和“理性精神”的当然行动。概而言之,“模拟两会活动”的核心要旨与政治核心素养目标——公民培养的目标是一致的,对应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就是要培养有信仰的中国公民、有思想的中国公民、有尊严的中国公民、有担当的中国公民。

“模拟两会活动”是学生社会实践的一个平台,是对思想政治课的课外实践的有效拓宽和延展,符合改革提倡的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要求,给学生提供参与决策的机会,让学生考虑并确定现实可行的行动方案,联络政府部门及社区,实施社会行动。在我校社团《关于完善城市公厕建设 提升公厕文明》的提案形成之前,学生首先从现实问题入手,进行问题可行性、价值性等的客观思考与理性分析,进一步明确问题,确定议题,进而进行实践调研——学校社员利用课余时间在五角场、安信广场、培训机构、咖啡厅、甜品店、电影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投放了624份现场及网络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86份。最后,对调研问卷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提炼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寻找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习经历着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强化了理论知识与社会知识、社会实践的联系与综合,提高了其理性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最终,学生们可以带上提案走进上海市展示活动平台,赢得大赛中最具分量的奖项——“杰出团队奖”的第一名,同时还荣获“最佳创意奖”、“最佳风采奖”、“最佳演说奖”、“最佳指导教师奖”等十四个奖项。《新民晚报》记者专门采访了我校调研小组成员,并进行了报道;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公共政策研究会、上海新闻广播邀请参加了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席主持人秦畅老师主持的FM93.4《市民与社会》节目,在一个小时的直播中,针对“有选择的适当开放社会单位的厕所、开设厕所学专业、城市公厕设计的合理性和公平化”等对策与市民现场互动;还应邀参加中国新闻网和议库“2017我给总理说句话”活动。“模拟两会活动”能够进一步丰富学生政治学科知识,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提升问题意识,在科学认知中建立制度自信,在理性分析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在知行合一的实践中增强责任感。而这些能力和素养既是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体现,也是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要求,基于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模拟两会活动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可能性,是培育和实现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可能路径和有效方式,是学生进行科学、理性学习的过程,也是发展和完善学生理性思维、科学精神的有效形式。

模拟两会活动让现在的高中生能够跳出政治课本,亲身体验和理解国家的政治运作和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唤起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探索一种新的综合实践性课程,为高中新课改探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所有的课都应当是政治课,所有的课也都应当是语文课。这启示我们:一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少不了思想品德素养和语言文字素养;二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既是基于学科的,又是超越学科的,应当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来统领各学科教学。

因此,政治学科教师通过“模拟两会活动”,推动学生把政治课上学到的知识和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进行思考和应用,还可以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一活动确实能够成为思想政治课中独具特色的一块教学实验田,促使教师既要研究本学科的教学,又要关注、研究、把握和落实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既要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外,同时也要注重相关学科知识整合,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寻找生活热点,关注生活,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探索的兴趣,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效果的目的,切实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益,使学生在这样的学习实践中终身受益。

让我们共同期待,“模拟两会活动”可以为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育提供更多有益的借鉴。

(作者:模拟两会活动指导老师 赵树利)

参考文献:

[1]张宏熙.理性思维与意识——论新印象派的理性回归与突破[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7.

[2]吴建红.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制意识的实践研究-W髙中历史人民版必修I教科书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14.

[3]裴云.论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混沌与澄清、症结与改造[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0):32-35.

[4]凌韵.“模拟政协” 创新学生实践课程[N].中国教育报.2012-08-29.

宝宝起名

本站所有相关知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之用,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如无意侵犯您的权利,请与小编联系,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并给予反馈。
相关期刊推荐
建材与装饰

建材与装饰

合作期刊 - 省级期刊

喜剧世界

喜剧世界

中国文学 - 省级期刊

中国市场

中国市场

合作期刊 - 国家级期刊

农业与技术

农业与技术

农业综合 - 国家级期刊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信息科技 - 省级期刊

运输经理世界

运输经理世界

交通运输经济 - 国家级期刊

西部论丛

西部论丛

合作期刊 - 省级期刊

中国水运

中国水运

公路与水路运输 - 国家级期刊

节能

节能

动力工程 - 省级期刊

四川建材

四川建材

合作期刊 - 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