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100岁的人与疾病有着独特的关系

人类可能是平均寿命更长如今,但即便如此,我们中只有一小部分人能活着看到我们的 100 岁生日。然而,只有少数人会成为百岁老人的原因对科学家来说仍然是个谜。

但我和我的同事发表的最新工作刚刚揭示了一个因素,这可能是百岁老人长寿的关键。

我的研究团队发现,活到 100 岁的人似乎拥有避免疾病的超人能力。

相关:想活过 100 岁吗?专家推荐这四个习惯。

科学家们对百岁老人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们可能是理解我们如何活得更久、更健康地活得更久的关键。

研究人员长期以来一直在思考的一些问题是,百岁老人恢复力的关键之一是否主要在于他们推迟重大疾病的能力,或者他们是否只是更擅长在这些疾病中生存下来。或者,他们是否完全避免了某些疾病?

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将使我们至少离弄清楚哪些具体因素有助于长寿更近一步。因此,我和我的同事们开始看看我们是否能找到答案。在最近的两项研究中,我们分析并比较了同年出生的长寿和短寿人群。

这两项研究的结果表明,百岁老人不仅一生中总体上患病较少,而且发展速度也较慢。与寿命较短的同龄人相比,他们也不太可能经历致命疾病,例如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第一项研究包括 1912 年至 1922 年间出生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县的 170,787 人。使用历史健康数据,对居民进行了 40 年的随访——从 60 岁到去世,或直到 100 岁。

我们计算了每个参与者患中风、心脏病发作、髋部骨折和各种癌症的风险,并将存活到 100 岁的人与寿命较短的参与者进行了比较。

我们发现,百岁老人不仅在中年晚期的患病率较低,而且他们一生的患病率仍然较低。

例如,在 85 岁时,只有 4% 的百岁老人经历过中风。相比之下,在几乎成为百岁老人(活到 90-99 岁)的人中,大约有 10% 在 85 岁时经历过中风。

此外,尽管寿命更长,但他们患大多数疾病的终生风险从未达到寿命较短的同龄人。

在 100 岁时,12.5% 的百岁老人经历过心脏病发作,而生活在 80 至 89 岁之间的人群中这一比例略高于 24%。这表明百岁老人会延迟——在许多情况下甚至避免——与年龄相关的重大疾病,而不是简单地更有效地生存下来。

这项研究的一个局限性是它只侧重于分析重大疾病的更严重诊断。但是,如果长寿的真正关键不是百岁老人完全避免疾病,而是他们能够避免患上严重疾病呢?

为了探索这一点,我们进行了第二次研究其中包括 40 种不同的医疗状况。这些情况从轻微到严重不等——例如高血压、心力衰竭、糖尿病和心脏病发作。

我们研究了 274,108 名出生于 1920 年至 1922 年间并居住在瑞典的参与者。我们跟踪了参与者大约 30 年——要么从 70 岁到他们去世,要么直到他们 100 岁。共有 4,330 人成为百岁老人——仅占我们研究参与者的 1.5%。

百岁老人被诊断出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较小。(加布里埃拉·查波/corelens/Canva)

即使在纳入更广泛的疾病并允许参与者在分析中患有不止一种健康状况之后,我们的团队也得出了与第一项研究相同的结论:百岁老人患病较少,而且他们一生中疾病积累的速度较慢。

我们还发现,百岁老人更有可能出现仅限于单个器官系统的疾病。这是这个群体健康和复原力的标志,因为从长远来看,影响一个器官系统的疾病更容易治疗和管理。

例如,虽然心血管疾病是所有年龄组中最常见的诊断,但与短命的同伴相比,百岁老人总体上被诊断出的可能性较小。

在 80 岁时,大约 8% 的百岁老人被诊断出患有心血管疾病。相比之下,超过 15% 的 85 岁死亡者在 80 岁时被诊断出患有心血管疾病。较低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似乎是百岁老人延长生存期的核心。

百岁老人还表现出对神经精神疾病更强的适应能力——例如抑郁症和痴呆症——终生。

对神经精神疾病的恢复能力可能是延长寿命的秘诀。(EyeJoy/盖蒂签名图片/Canva)

尽管大多数百岁老人最终患上了多种健康问题,但他们比非百岁老人晚得多——通常在 89 岁左右。这要归功于疾病较少和疾病积累速度较慢。

值得注意的是,非百岁老人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所患的健康状况通常会急剧增加。但百岁老人的健康状况并没有出现同样的急剧下降——即使是从 90 多岁开始也是如此。

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尽管寿命更长,但百岁老人设法延缓并在某些情况下避免疾病,这一发现既有趣又令人鼓舞。它表明衰老的速度可能比正常情况慢,并挑战了人们普遍认为寿命越长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更多的疾病。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超长寿不仅仅是推迟疾病,还反映了一种独特的衰老模式。但这主要是由于遗传、生活方式、环境还是这些因素的组合仍然未知。我们研究的下一步将是探索哪些因素可以预测活到 100 岁,以及这些预测因素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是如何运作的。

了解百岁老人健康老龄化背后的机制可能为促进所有人更长寿、更健康的生活提供宝贵的见解。

卡琳·莫迪格, 流行病学副教授,卡罗林斯卡学院

本文转载自对话根据知识共享许可。阅读原文.

宝宝起名 起名

本站所有相关知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之用,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如无意侵犯您的权利,请与小编联系,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并给予反馈。
相关期刊推荐
湖北农机化

湖北农机化

农业基础科学 - 省级期刊

文存阅刊

文存阅刊

合作期刊 - 省级期刊

华夏教师

华夏教师

合作期刊 - 国家级期刊

中国外资

中国外资

合作期刊 - 国家级期刊

科技传播

科技传播

合作期刊 - 国家级期刊

商讯

商讯

合作期刊 - 省级期刊

财会学习

财会学习

会计 - 国家级期刊

西部论丛

西部论丛

合作期刊 - 国家级期刊

科学与财富

科学与财富

合作期刊 - 省级期刊

中外食品工业(下)

中外食品工业(下)

合作期刊 - 国家级期刊

热带农业工程

热带农业工程

农业工程 - 省级期刊